<strong id="adwsu"></strong>
    <cite id="adwsu"></cite>

    1. 
      

      国产欧美精品国产国产专区 美能源部長暗示放松原油出口限制
      行業動態
      行業動態
       
      十六大以來煤炭行業改革發展成就輝煌
      www.rundba.com     發布時間:2012-11-07 09:42    欄目類別:行業動態

        煤炭是我國的主要能源和重要的工業原料。煤炭工業是我國重要的能源支柱產業。黨的十六大以來,煤炭行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國家促進煤炭工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相關政策的指導下,堅持科教興煤戰略,加快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在保障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對煤炭需求的同時,科學發展理念逐步樹立,行業整體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

        (一)煤炭供應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煤炭產量大幅增加。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迅猛增長,2002年以來,全國煤炭采選業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2.02萬億元,形成了較大規模的產能,支撐了全國煤炭產量連續多年保持較快增長的需要。全國煤炭產量由2002年的13.8億噸,增加到2011年的35.2億噸,增長了155%,年均增加近2.1億噸。2011年,煤炭在我國一次能源生產和消費結構中的比率分別為77%和68.8%。我國煤炭生產和消費量分別占世界總量的近50%。2011年,內蒙古、山西、陜西、河南、貴州、山東、安徽、新疆8個省(自治區)煤炭產量過億噸,總產量約為28.7億噸,占全國煤炭總產量的81%左右。全國煤炭鐵路運量由2002年的8.96億噸,增加到2011年的22.69億噸。目前煤炭運量占我國鐵路貨運總量的57%左右,并呈逐步上升趨勢。

        (二)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以煤為基礎的多元產業格局逐漸形成。一是資源整合深入推進,企業兼并重組成效顯著。經過多年治理整頓,淘汰落后產能成效顯著,在“十一五”關閉9535個煤礦,淘汰落后產能5億噸的基礎上,2011年全國又關閉了不符合安全生產條件的煤礦407個,淘汰落后產能近2463萬噸,年產30萬噸以下的小煤礦在全國總產量中的比率下降到20%。二是大型現代化煤礦建設取得巨大成效。目前全國已建成年產120萬噸以上大型煤礦661個,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58%,其中年產千萬噸以上特大型現代化煤礦40個,產量5.6億噸;建成安全高效礦井(露天)420個,產量12.7億噸。三是大集團建設快速發展。通過資源整合和企業戰略性重組,一批跨行業、跨所有制、跨地區、跨國經營的大型煤炭企業集團迅速組建。2011年,全國煤炭產銷量超億噸的企業有7家,產量超過5000萬噸的企業有18家,有3家企業進入世界500強的行列。四是企業多元化布局加快推進。初步建立了煤炭上下游產業聯合發展機制,通過產業延伸、互相參股、企業兼并重組、戰略聯合等形式,以煤炭生產為主、多元產業一體化發展格局逐步形成。大型煤炭企業多元發展已成規模,2011年近40%的煤炭百強企業的非煤產值超過50%。五是大型煤炭基地建設取得進展。全國14個大型煤炭基地2011年產量達到28億噸,占全國總產量的80%。以建設大型基地為依托,以煤炭資源開發為龍頭的產業集群正在逐步形成,我國煤炭供應保障能力穩步提高。

        (三)行業自主創新能力提高,科技支撐作用明顯增強。這十年,在國家重大科技支撐項目的引導下,煤炭企業加大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產學研相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全行業建成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9個,大中型煤炭企業多數建立了省、市級技術中心,2011年全行業有11項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獎和國家技術發明獎,一批重大基礎理論、關鍵技術和成套裝備研制攻關取得突破。晉城礦區煤層氣立體抽采關鍵技術與產業化示范和神華集團特大型礦井群資源與環境協調開發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年產600萬噸和1米以下含堅硬夾矸薄煤層安全高效綜采成套設備研制成功,千萬噸工作面成套技術裝備研制工作穩步推進;綜采放頂煤理論與厚煤層開采圍巖控制技術取得新成果;華北型煤田隱伏含水陷落柱預探評價與快速治理理論及關鍵技術、生態脆弱區煤炭開采與生態環境保護關鍵技術取得重要進展;煤礦監測監控、應急救援技術裝備水平不斷提高,煤礦瓦斯治理與水害防治關鍵技術裝備攻關取得突破;煤制油、煤制烯烴等重大工程示范取得成功。2010年,全國大中型煤炭企業科技貢獻率達到39.2%。

        (四)煤炭市場化改革取得突破,煤炭市場經濟體制逐步完善。一是大型煤炭企業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破解煤炭供需矛盾,主動與用戶簽訂中長期協議,對用戶實行個性化管理,按需求組織生產,煤炭供應效率明顯提高。區域性煤炭交易市場快速發展,全國已相繼建成各類煤炭交易中心30余家。二是煤炭投融資改革取得較大進展。企業成為真正的投資主體,煤炭企業的市場主體地位大幅提升。政府對煤炭經營干預減少,企業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發展、自我約束的環境逐步改善。企業根據市場需求決定經營方向、投資取向、產能規模、產品市場價格和選擇內部管控模式、人事與薪酬制度等的能力越來越強。三是煤炭價格市場化改革取得突破。在國家相關政策引導、煤炭需求持續大幅增加拉動、我國煤炭進口量持續增長等多重因素影響下,我國煤炭市場價格逐漸與國際煤炭價格接軌,反映資源稀缺程度、市場供需關系、礦區環境和煤礦安全成本的價格機制正在逐步建立。取消了由政府主導的年度煤炭訂貨機制,區域性煤炭交易中心開始建立,山西太原、河北秦皇島、大連東北亞等國家煤炭應急儲備基地和體系開始建立。四是煤炭與電力一體化建設取得較大進展。電力行業煤炭產量大幅增加。截至2011年底,五大電力集團共獲得煤炭資源可采儲量593.3億噸,現有生產煤礦、在建煤礦和改擴建煤礦共計80多個,總產能3億噸左右,煤炭產量為2.26億噸。

        (五)行業經濟效益大幅提高。2003年煤炭行業實現了扭虧為盈,當年實現盈利138億元。近幾年煤炭企業利潤逐年增加, 2010年全行業利潤為3255億元,2011年全國規模以上煤炭企業實現利潤4342億元。但也必須看到,我國煤炭行業發展的不平衡問題還十分突出,企業盈利能力差異很大。

        (六)推進綠色開采、建設生態礦山,煤炭行業節能減排工作取得積極進展。以最小的生態擾動獲取最大的資源回收的綠色開采技術在多個礦區試生產并取得成功,僅2011年就采出“三下”煤1000多萬噸,充填煤矸石1300多萬噸。煤炭入選能力大幅度提高,到2011年全國原煤入洗率達到52%。推進煤矸石、礦井水、煤礦瓦斯利用,加大煤層氣抽采與利用力度,推行煤礦工作面充填開采、保水開采等綠色開采技術,加強采煤沉陷區治理,推進工業用水閉路循環,煤炭資源綜合利用水平大幅提高。全國已有11家煤炭企業被列入國家循環經濟試點范疇,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循環經濟工業園區。以同煤塔山循環經濟園區為代表的煤炭循環經濟示范區取得成效,初步探索出了以煤為主、多元發展、節能減排的發展道路。煤矸石、煤泥和洗中煤綜合利用電廠裝機容量達到2600萬千瓦,利用低熱值資源1.3億噸。2011年全國煤層氣抽采量為115億立方米,利用量為53億立方米;礦井水利用率達到59%,礦區土地復墾率達到40%。

        (七)對外開放水平提高。通過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發揮“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作用,煤炭行業對外開放領域擴寬、開放水平提高。我國煤炭進出口形勢發生根本性的變化,2009年我國煤炭出口量為2240萬噸,進口量為1.2583億噸,凈進口1.0343億噸,首次成為凈進口國。2011年我國進口煤炭1.8億噸(不包括4000萬噸褐煤)。在煤炭企業“走出去”方面,兗州煤業成功收購澳大利亞菲利克斯資源公司;開灤集團在加拿大開展煤炭資源并購投資業務;神華集團在印度尼西亞投資年產150萬噸露天煤礦開工建設;江西煤炭集團在印度尼西亞的煤礦年產量超過120萬噸;中煤裝備、鄭州煤機、三一重裝等煤機企業的裝備已出口至主要產煤國家。這些成功案例為我國煤炭企業“走出去”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八)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步好轉。國家煤礦安全監察體制不斷完善,機制不斷健全,煤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逐步落實,安全投入長效機制逐步建立,重大災害治理技術攻關取得進展,煤礦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十一五”以來國家每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30億元,推進煤礦安全改造和瓦斯治理示范礦井建設;2011年安排中央預算內投資13.58億元,專項用于7個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和14個區域礦山應急救援隊建設。2004年國家出臺政策允許煤礦稅前提取煤礦安全生產費用。截至2011年底,全國煤礦共提取安全生產費用2475億元,有力地支持了煤礦技術改造和安全設備更新。全國煤礦死亡人數由2002年的6995人大幅下降到2011年的1973人,煤礦百萬噸死亡率由2002年的4.64下降到2011年的0.564。

        (九)和諧礦區建設取得成效。一是職工收入大幅提高。2011年,大型煤炭企業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5.4萬元,這個數字在2001年是8533元,2005年為2萬元。二是礦區生產生活條件有了新的改善。在國家有關推進棚戶區改造政策的支持下,煤炭企業加大礦區棚戶區改造力度。如安徽淮南礦業集團累計投入82億元,開工753萬平方米;江蘇徐州礦務集團累計投入20.3億元,建成215萬平方米;山西大同煤礦集團建成棚戶區改造住宅樓1373棟,安置居民6萬戶;山西焦煤集團累計投入資金37億元,開工建設住房面積480多萬平方米。三是煤炭特色文化建設取得新的成績。煤炭文化建設順應時代發展需要,文化價值體系更加完善,文化產業發展初具規模。“尋找感動中國的礦工”活動集中體現了新一代煤礦工人的崇高品質和精神風貌,樹立了新時期煤炭行業良好形象。中國煤礦藝術節弘揚了煤炭行業文化,展現煤礦工人風采,宣傳煤礦工人無私奉獻的精神,極大地豐富了煤礦職工的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動了煤炭行業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來源:2012-11-05 中國煤炭報)

      | 國家發改委 | 國家科技部 | 國家知識產權局 | 陜西煤業化工集團 | 中國神華集團 | 中國大唐集團 | 中煤集團 | 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 中國煤化網 | 人民網能源頻道 | 國家煤化工網 | 中國能源網 | 中國煤化工網 | 中國化工報 | 中國經濟導報 | 科學網-科學時報電子刊 | 遼寧石油化工網 | 陜西煤化工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

         Copyright  新興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遼ICP備14003651號-1
      公司總部:西安市高新區錦業路綠地領海A幢12504室 電話:029-68902923  傳真:029-68902922
      大連公司地址:大連市高新園區黃浦路909C 電話:0411-86649777 傳真:0411-86649885